qq互联插件
 注册  找回密码

当高文390.2和羽商艺术家OP.1功放遇到德国BH和瑞士Bolero音箱时...

2017-7-20 18:40| 发布者: 体验中心 |原作者: okok88|来自: 网友供稿

最近微信群里混的多,论坛来的少,但手机玩多了,发现论坛的帖子也有它的好处,就是无论隔多长时间,老的帖子还比较容易找到再看下,顶上来。

上周北京二个朋友电话约我,说几个月没见面,周六一起撸个串,正事是其中一位烧友家中器材升级,音箱已经到位,在选功放,让大家帮忙听下提些参考意见。

周六中午的撸串改成了酸汤鱼火锅,下午2点多到了这位朋友家,原来他的音箱和功放(PMC LB-1书架音箱和ASR合并机)全部出掉,新进了一对德国BH的落地音箱,前几天从一家店里借了台二手的高文,另外,他家的一个亲戚参加论坛团购刚买回的艺术家OP.1功放,顺便也一起借来,这位亲戚的音箱是Acustik-Lab Bolero书架箱,在没听过Op.1的情况下就参加了团购,也想让大家帮忙听下这个搭配出来的效果。

先说下主人家的系统:比我上次来时有很大变化:前段时间把PMC音箱和德国的ASR合并功放一起出掉了。德国的BH落地音箱上周刚刚进驻,正在选功放阶段。在音响店搭配过几款,但试听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于是BH音箱找情人的事难度增加了。

论坛关于BH音箱搭配说的不多,高文的功放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品牌知名度和素质自不必多说,主要是看价格能否接受。这台高文390.2成色很新净,出手价格也还算厚道,是重要考虑的。

这位亲戚收了对二手的Bolero书架箱,箱体外观陈旧但音箱状态良好。Op.1在这个选秀中是一个价位最低的角色,主要是与BH音箱的价位相差较多,但如果是以玩为主,还是可以用高端的器材来试听对比下。前段时间看到北京羽商老于新推出了艺术家OP.1功放,论坛还组织了团购,关注了快一个月,好象网友们顶帖的多,发试听报告的基本没有?是大家团购回家自己悄悄听了不说话么?

器材的组合是:

音箱:Blumenhofer Acoustic Tempesta 20、Acustik-Lab Bolero

CD机(转盘):Audio Research CD7

解码器:La Scala

数播:Sony Z1ES

功放:Goldmund 高文 390.2、羽商艺术家Op.1

进门后,当然是先听下主人自己要搭配的系统。从外观上看,这对德国BH的落地音箱有116cm高了。BH的音箱都是二分频的结构,T20是用一只2.8寸压缩头号角,加上一对8寸低音,从外观尺寸上看,低音单元口径好象还是比8寸大一点点。

T20这对音箱的灵敏度接近92dB。频响从40Hz至20kHz。低音部分是用了一条从低音单元腔体至音箱底部的一个长传输线的迷宫。

高文推BH音箱的试听开始 --- 鲜活,这是一套非常鲜活的发烧系统。

原配的这套系统声音很表现充分,高频和中低音都有很强的能量感,我听过的另一个更大一号的BH音箱这也是这个特点,号角的高音很直接,差不多把全部的信息都传到听众耳朵里。中高频的密度感也很强,所以BH音箱接上任何功放都好象功放有不弱的声压。

可能是美国Audio Research 转盘+ 意大利解码器的原因,信号源作为前端给出的音乐质量很高,我们用Philips、DG、EMI的古典音乐唱片试听交响、钢琴、弦乐和人声,都感觉这套系统有非常高的素质,可能除去少部分烧友对BH的特点不一定能习惯外,整套系统给出相当高水平的发烧音乐。这位烧友很会搭配,一方面把握了各个器材的物性,又让各部分相互弥补,调出了均衡、音乐性好又很发烧的组合。

比如:李斯特的这段钢琴,琴键声非常有力度,声音很实,全频段都有非常好的控制力。大编制交响乐队上场 时,弦乐群能给出非常有层次的演奏。一段男中音演唱时发现他的嗓音质感很强,中音部分一样有很多的细节可以送到耳朵里。在座的烧友有说这样的系统,倒是有点另类监听的风格,虽然跟主流的一些专业监听系统不一样,但这套系统的揭示能力确实很强,换不同风格的信号线,也能听出明显的差别。

听到半路上,换上了Sony 网络播放器 Z1ES,这位朋友最近添加的这台机器是为了用它的DSD播放功能,1T的硬盘里已经装满了DSD的分轨文件。

我用iPad操作放了几个熟悉的DG和Esoteric的SACD文件,感觉高清格式的音乐也很适合这套系统,虽然Z1ES在音乐性、中频的厚度上还是追上转盘加分体解码的组合,但以Z1ES一万多的价格,加上硬盘里这么多的DSD音乐文件,是很值的投入的高清机。

Op.1推BH音箱的试听:

OP.1上场后,大家心里预期肯定是要放低的,毕竟跟Goldmund 390.2的价格相差近10倍。如果Op.1表现及格,这位老兄的团购就值了。

只听了二段就发现情况还好,OP.1在这套系统里,基本上能把唱片里的音乐演奏的很不错。

Op.1接入系统后,BH T20仍然有不错的鲜活度,这个音箱这方面是有两下子。各频段还是很强的能量感,号角的高音仍然比较直接,有一点不用过多担心:OP.1推这对落地音箱,是可以长时间聆听的组合。

李斯特的这段钢琴,琴键仍然有比较好的质感,高频的上段还是有闪亮的光泽,中频的密度稍稍减弱,但比高文多一些厚度,特别是低频和低频下段,Op.1比这台瑞士机器加多一点低频量,让T20的落地箱听上去更庞大,更具规模,我觉得高文低频还是强调质不强调量,在中高频的所谓那种高贵的音色,还是它的独家优势。

人声方面,Op.1的人声比起高文总体的风格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强调自然、耐听的声底,而高文的人声更精致、绚丽,Op.1的人声更饱满、感性一点。

再看声场和结像,由于这位朋友家的房间摆放并不是十分理想,音箱与后墙的距离过于靠近,音场的深度几乎是靠器材自身的素材来达到的。

Op.1驱动下的T20仍然有明显、稳定的结像和声场展开,乐器轮廓和人声的口型清晰可见。多数唱片录音中的堂音Op.1交代的不是很明显,似乎它更在意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

再多放一些其它类型的音乐,发现Op.1是一个在短时间试听没有突出优点,但又找不到明显缺点的选手,这如同在班级里,他的考试作文不会被老师作为范本来给大家讲解示范,但他也不会出现某一科挂科的现象。

设计师在做这款功放时,应该是对它整个线路的表现心中有数,让它避免出现水桶效应,而又没有让它在某个地方表现出众,但一定让他是各门功课都能通过的学生。

一方面有如厂家的介绍所说,在原有放大器线路的基础上,降低负反馈电路的采样误差,从页进一步减小负反馈放大器的谐波失真,让功放输出更自然、舒服的音色。

后来我仔细想了下,Op.1在与高灵敏度音箱搭配的组合中没有显示出明显吃亏的原因,可能正是它自然、内敛,各方向都有较好的控制这样的特性,才没有被高灵敏度、能量感强的BH T20音箱给放大、挑出明显缺点。论坛里应该有BH音箱的用家,你们这方面更有发言权。

那天在座的几位比较肯定的一点是 Op.1竟然在总体风格上倒是跟Goldmund 390.2有点像,就是自然、细致、内敛的走向。反正我听Op.1感觉它不是张扬的个性,多换些唱片试,也是这样的效果。

在一些动态较大的唱片播放时,Op.1一样能爆一下。你觉得它样样事都能做好,但不必期待它能在某一个项目上会拿到冠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okok88 2017-7-20 06:07
上图中没有看到Audio Research CD7转盘是因为要听Op.1时,把CD机换下了。
引用 长久的路 2017-7-20 06:30
器材不错。坐等楼主后面下文。
引用 yangquan425 2017-7-20 09:23
艺术家OP.1功放用家围观
引用 okok88 2017-7-20 09:27
yangquan425 发表于 2017-7-20 09:23
艺术家OP.1功放用家围观

大哥,什么情况?你只围观,不说下你自己的器材和听感?
引用 okok88 2017-7-20 09:28
进门后,当然是先听下主人自己要搭配的系统。从外观上看,这对德国BH的落地音箱有116cm高了。BH的音箱都是二分频的结构,T20是用一只2.8寸压缩头号角,加上一对8寸低音,从外观尺寸上看,低音单元口径好象还是比8寸大一点点。

OP1-BH-1.jpg

T20这对音箱的灵敏度接近92dB。频响从40Hz至20kHz。低音部分是用了一条从低音单元腔体至音箱底部的一个长传输线的迷宫。
高文推BH音箱的试听开始 ---  鲜活,这是一套非常鲜活的发烧系统。
原配的这套系统声音很表现充分,高频和中低音都有很强的能量感,我听过的另一个更大一号的BH音箱这也是这个特点,号角的高音很直接,差不多把全部的信息都传到听众耳朵里。中高频的密度感也很强,所以BH音箱接上任何功放都好象功放有不弱的声压。
可能是美国Audio Research 转盘+ 意大利解码器的原因,信号源作为前端给出的音乐质量很高,我们用Philips、DG、EMI的古典音乐唱片试听交响、钢琴、弦乐和人声,都感觉这套系统有非常高的素质,可能除去少部分烧友对BH的特点不一定能习惯外,整套系统给出相当高水平的发烧音乐。这位烧友很会搭配,一方面把握了各个器材的物性,又让各部分相互弥补,调出了均衡、音乐性好又很发烧的组合。

引用 yangquan425 2017-7-20 10:22
okok88 发表于 2017-7-20 09:27
大哥,什么情况?你只围观,不说下你自己的器材和听感?

我用来推丹拿听众52没得太多比较不好说,对比原来的胆机中高频不敢说有多大的提高但低音强得太多,现在要考虑换音源了。
引用 okok88 2017-7-20 11:01
比如:李斯特的这段钢琴,琴键声非常有力度,声音很实,全频段都有非常好的控制力。大编制交响乐队上场 时,弦乐群能给出非常有层次的演奏。一段男中音演唱时发现他的嗓音质感很强,中音部分一样有很多的细节可以送到耳朵里。在座的烧友有说这样的系统,倒是有点另类监听的风格,虽然跟主流的一些专业监听系统不一样,但这套系统的揭示能力确实很强,换不同风格的信号线,也能听出明显的差别。

OP1-BH-4.jpg

听到半路上,换上了Sony 网络播放器 Z1ES,这位朋友最近添加的这台机器是为了用它的DSD播放功能,1T的硬盘里已经装满了DSD的分轨文件。
我用iPad操作放了几个熟悉的DG和Esoteric的SACD文件,感觉高清格式的音乐也很适合这套系统,虽然Z1ES在音乐性、中频的厚度上还是追上转盘加分体解码的组合,但以Z1ES一万多的价格,加上硬盘里这么多的DSD音乐文件,是很值的投入的高清机。






引用 okok88 2017-7-20 11:11
yangquan425 发表于 2017-7-20 10:22
我用来推丹拿听众52没得太多比较不好说,对比原来的胆机中高频不敢说有多大的提高但低音强得太多,现在要 ...

听众52也不算太好对付呀。
引用 农家菜 2017-7-20 12:59
本帖最后由 农家菜 于 2017-7-20 13:02 编辑

音箱离后墙太近,无料到,器材放木架上无力气,我的系统也是离墙太近,只能近距离听才有点感觉,但那种三D效果根本听不到,环境已经限制音响正常发挥。
引用 okok88 2017-7-20 14:46
Op.1推BH音箱的试听:

OP.1上场后,大家心里预期肯定是要放低的,毕竟跟Goldmund 390.2的价格相差近10倍。如果Op.1表现及格,这位老兄的团购就值了。

只听了二段就发现情况还好,OP.1在这套系统里,基本上能把唱片里的音乐演奏的很不错。

微信图片_20170718061733.jpg

Op.1接入系统后,BH T20仍然有不错的鲜活度,这个音箱这方面是有两下子。各频段还是很强的能量感,号角的高音仍然比较直接,有一点不用过多担心:OP.1推这对落地音箱,是可以长时间聆听的组合。

李斯特的这段钢琴,琴键仍然有比较好的质感,高频的上段还是有闪亮的光泽,中频的密度稍稍减弱,但比高文多一些厚度,特别是低频和低频下段,Op.1比这台瑞士机器加多一点低频量,让T20的落地箱听上去更庞大,更具规模,我觉得高文低频还是强调质不强调量,在中高频的所谓那种高贵的音色,还是它的独家优势。



引用 笑傲明天 2017-7-20 15:36
站位听听感!
引用 relax123 2017-7-20 16:53
Sony Z1ES能用欧博X1抓轨?
引用 okok88 2017-7-20 17:21
relax123 发表于 2017-7-20 16:53
Sony Z1ES能用欧博X1抓轨?

Sony Z1ES 是可以外接一个USB 光驱抓CD音轨,但我认为意思不大。
Z1ES的强项是DSD,还是建议用SACD ISO解压出DSF分轨,音质会更好。
引用 okok88 2017-7-20 17:22
人声方面,Op.1的人声比起高文总体的风格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强调自然、耐听的声底,而高文的人声更精致、绚丽,Op.1的人声更饱满、感性一点。

再看声场和结像,由于这位朋友家的房间摆放并不是十分理想,音箱与后墙的距离过于靠近,音场的深度几乎是靠器材自身的素材来达到的。

Op.1驱动下的T20仍然有明显、稳定的结像和声场展开,乐器轮廓和人声的口型清晰可见。多数唱片录音中的堂音Op.1交代的不是很明显,似乎它更在意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

再多放一些其它类型的音乐,发现Op.1是一个在短时间试听没有突出优点,但又找不到明显缺点的选手,这如同在班级里,他的考试作文不会被老师作为范本来给大家讲解示范,但他也不会出现某一科挂科的现象。

设计师在做这款功放时,应该是对它整个线路的表现心中有数,让它避免出现水桶效应,而又没有让它在某个地方表现出众,但一定让他是各门功课都能通过的学生。

一方面有如厂家的介绍所说,在原有放大器线路的基础上,降低负反馈电路的采样误差,从页进一步减小负反馈放大器的谐波失真,让功放输出更自然、舒服的音色。


后来我仔细想了下,Op.1在与高灵敏度音箱搭配的组合中没有显示出明显吃亏的原因,可能正是它自然、内敛,各方向都有较好的控制这样的特性,才没有被高灵敏度、能量感强的BH T20音箱给放大、挑出明显缺点。论坛里应该有BH音箱的用家,你们这方面更有发言权。

那天在座的几位比较肯定的一点是 Op.1竟然在总体风格上倒是跟Goldmund 390.2有点像,就是自然、细致、内敛的走向。反正我听Op.1感觉它不是张扬的个性,多换些唱片试,也是这样的效果。

在一些动态较大的唱片播放时,Op.1一样能爆一下。你觉得它样样事都能做好,但不必期待它能在某一个项目上会拿到冠军。


引用 李尋歡 2017-7-20 17:32
请教楼主,您听下来觉得op1的密度如何?音场的营造力如何?谢谢。
引用 okok88 2017-7-21 06:40
李尋歡 发表于 2017-7-20 17:32
请教楼主,您听下来觉得op1的密度如何?音场的营造力如何?谢谢。

这个事我也不一定说得好。我的这位朋友家听音环境不是很理想,左右宽度很大,前后纵深小,音场的深度受房间的影响很大,那天听高文功放推BH感觉声场和结像比想像中要好一些,我上面说这个声场可能是全靠器材自身的素质造成的。
Op.1推BH和Bolero声场与高文的接近,也有脱箱感和明确的定位,录音中的堂音少一些。Op.1低频的量感多一些,低频的线条感不如高文。
密度这个还是高文稍好。Op.1以它这个价位还说得过去吧。
引用 okok88 2017-7-21 06:42
最后还得花些时间帮这位亲戚听下Op.1推Bolero音箱的效果:



还是刚才那几张唱片。看来音箱还是决定整套系统的最主要环节,Bolero音箱与BH T20相比,完成是另一种音色风格,Bolero的两端延伸是与BH音箱有些差距,特别是低频量感少,大场面的动态不是它的强项。但中频的透明度表现中上,声音也有少许染色,是属于非常好听的一类,但动态和力度方面,就不能跟BH T20比了。

像室内乐和流行歌还是它的拿手戏,Op.1跟它的搭配合作得算合拍。这个价位为Bolero音箱选搭配,在国产器材中找性价比好、音色适合的是不错的考虑。

这位亲戚自己说比较满意,但他家里的信号源不会像今天这套器材比较高端。自己在用一台Linn的合并CD机作为信源。



这次Sony Hap- Z1ES的机器给大家留下印象也不错。1T硬盘里的DSD文件让它能充分地发挥,至少看出1万多元的价位有兼容性很强的PCM/DSD播放和解码能力,清晰的屏幕显示,流畅的APP操控,是一个完成度比较高的产品。

后面因为时间不够了,我们就没有再把Bolero音箱接回高文390.2,也是考虑到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


引用 真狗狗 2017-7-21 10:57
嗯,感谢楼主的听感分享。
新器材无意中越级挑战名机,价格差十倍以上,效果差不多,那敢情一个好字。
以前很多港台发烧文章也是这么试新出器材的。
引用 wckwck 2017-7-24 09:42
不错不错,和高手过着虽败犹荣!

查看全部评论(21)

关闭

活动推荐

禁止讨论任何政治相关内容
一经发现,永久封号,包括早期发帖。请大家尽快审查并删除,欢迎举报。

查看 »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 京ICP备09075138号-8 )

GMT+8, 2025-5-6 20:21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