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朱哲琴:音乐的消失是因为没有了灵魂 “在《月出》这首歌里,你能听出蜜蜂翅膀颤动的声音。他们的歌声唱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苗族音乐就是有生命的源动力,原始荷尔蒙基因的味道。这个东西在别的文化里找不到,只有在这种野性的、自由的文化中才能找到。”
4年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邀请朱哲琴担任“世界看见”亲善大使,发起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希望通过收集整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手工艺,推动“中国制造”。朱哲琴最初的想法是,邀请一些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民间音乐制作人把采集的中国民间音乐进行二次加工混音,通过国际唱片公司发行,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当她踏上采风之旅,最初的想法也慢慢改变了,她没有想到会遇到诸多困难。4年后,当唱片《月出》制作完毕,她才知道,这个最初并没有列入到她工作计划的项目,改变了她很多想法。她也从一直以来的歌手角色转变成了制作人,过去接触民族音乐是为了制作一张唱片,现在让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
从1992年的《黄孩子》开始,朱哲琴就开始走向一条与众不同的音乐道路,她与何训田合作,尝试将当代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创作中国式的NewAge音乐(新世纪音乐),朱哲琴凭借自己的演唱天赋,成了何训田作品的最佳演绎者。
这次“世界看见”采风之旅,朱哲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歌者,她必须把采集整理的音乐素材制作出一张唱片,通过唱片传递出一种可能,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音乐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完成过去那种纯粹的演唱工作。
虽然朱哲琴过去一直游弋于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之中,但是她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深入、系统地去感受民族音乐,这也让她慢慢明白此行的意义。她说:“中国早就应该有人,有更多的人,围绕自己的文化传统出发,真真正正沉浸进去做一些事,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带个头,而是觉得我应该在这里。我想现在这个东西做完,包括这些素材还是可以找别的人来做,甚至我们希望会有更大、更多的动作,把这些音乐提供给中国的年轻一代。”
朱哲琴对自己能从民族音乐的原点出发完成长达4年的音乐之旅感到欣慰。过去,民族音乐是她音乐旅程的一条线,但是一条虚线,这次是一条真正的实线。她说:“其实在主题上,我也一直在不同的时代做一些不同的探索,我也希望在这条路上去做这么一件事,而且多走一步。我觉得光为我一个人是不行的,这张唱片最初的出发点也不是为我做的,这张唱片关乎传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我自己的目标是这样的。做这个题材,人们很本能地就会把传统的东西、民族的东西回到10年、20年、50年之前,但是我觉得那应该是80年代、90年代的命题,现在最重要的命题是怎么把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上。新鲜的血液是决定它方向最重要的、最诚实的命脉,所以我合作的对象一边是传统,一边是一批新的年轻人,他们都在30岁以下。他们把这些音乐带到另一个时空,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作为一个老人,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有过去跟何训田这些大师的合作经验和经历,但是这张唱片在未来怎么在这些人心中去成长很关键。所以它的格局就出来了,一边是很纯粹的、原汁原味的采样和音乐,另外一边是这批做西洋音乐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