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72|回复: 9

[线下活动] 闲聊音响发烧(一)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21

帖子

326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极参与奖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1-11-21
QQ
发表于 2010-12-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音响发烧对很多人来讲相当神秘,不仅是音响产品神秘,这群被称为发烧友的人也相当神秘。事实上,音响发烧本来就是一个很小众的“文化”,或者说行为,也难免不被更多人所不了解甚至误解,所以,从这期(2010年12月)开始,笔者开始在《家电大视野》杂志连载(当然,还有本论坛)我的“闲聊音响发烧”系列文章。这一个系列的文章不仅教大家如何了解音响器材,同时也教大家如何了解音响发烧这种“文化”。

何谓音响发烧

对于发烧友这个称谓,大家恐怕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如电脑发烧友、音乐发烧友、摄影发烧友、游戏发烧友等,也就是对某一项事物痴迷并且经过一定钻研有一定了解的人,就可以叫他们发烧友。音响发烧友也不例外,望文生义也可以看出所谓音响发烧友就是对音响产品痴迷的人,而音响发烧就是指研究音响、解析音响,并且以此为乐的一种行为。当然,这是对“音响发烧”这种行为的一种十分粗略的定义,事实上它本身有着自己的定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有着特殊的含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非“音响发烧友”来说,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发烧的大与小

上文定义的音响发烧概念比较宽泛,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音响发烧有两个更详细的定义,并且一大一小,这一大一小两个定义之间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交集,但是在某些时候也是泾渭分明的。
先说大的。对普通人来说,音响发烧就是单指对音响器材的痴迷,凡是对音箱、功放等产品进行抽丝剥茧般地进行研究、辨别(一般单指对其音质特色的研究)的行为就是音响发烧,这是音响发烧在大方面的定义。但是在音响发烧友群中,音响发烧却是一个“特指”,那就是对纯音频产品,也就是CD机、LP唱盘机、Hi-Fi功放(特指双声道Hi-Fi功放)、高保真音箱(一般特指双声道音箱),以及一些相关的衍生物,如音箱脚钉、避震钉、避震板、线材等的研究(有心的读者估计发现了,咱们杂志的栏目分配中,“音响发烧”这个栏目实际上采用这个“小”的定义,也就是仅介绍纯音频产品。)。而对于家庭影院,或者说多声道AV系统的研究就不算在音响发烧中了,这群人还有一个独立的名字,那就是“影音发烧友”。

换言之,如果我向一个非音响发烧友介绍自己的时候,我可以自称“音响发烧友”,但是在向一个音响发烧友介绍自己时,我就要说明我是一个影音发烧友,还是一个单纯的Hi-Fi发烧友,或者再延伸一下,这下面还有耳机发烧友(专门玩耳机产品的)、LP发烧友(专门玩LP唱盘机的)、号角发烧友(专门玩号角式音箱的)、胆机发烧友(专门玩电子管功放的),线材发烧友(玩各种线材的)等。

对发烧语言的了解

在人类学领域,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曾经说过,想了解一个种族,或者说一个人群,最快捷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习他们的语言,因为语言代表了整个种族中最直接的所思所感,比如说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基斯摩人,形容白色的词汇就多达几十种,虽然某一些可以经过翻译间接被我们所了解,但是所谓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对于原意的一种再创造,不管如何精准,最终都难免出现削足适履的曲解。
当然,比起爱基斯摩人的语言,发烧友的语言就好了解得多了。

比如说“震撼”这个词,在发烧语言中一般用来形容低频(在影音发烧友中则一般指超低频),当然这里所说的“低频”也没有严格的基于数学的定义,一般单指音乐中的鼓声、大提琴,或者炸弹爆炸,战斗机起飞时候的风噪,范围很宽广,实际频率可能涵盖20~200Hz,但是发烧友们一般不这么衡量。这里其实揭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音响发烧友们所采用的语言,大部分来自主观的感受,而不是来自客观的衡量,最起码,绝大多数时候如此。

当然,还说“震撼”这个词。在音响发烧中,这个单纯的“震撼”也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在多声道影音系统中,所谓“震撼”是指这套AV系统可以放出惊人的低频“量感”,屏幕上的核弹爆炸、恐龙的脚步可以在室内呈现出令人心悸的声音效果,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可以说“这套音响系统有着令人震撼的低频表现”;在Hi-Fi系统中,“震撼”这个词用得比较少,一般则出现在形容器材的实际表现超出了预期的时候。比如说一对仅仅采用了4英寸中低音单元的书架式音箱重放的低音竟然比对比用的采用了5英寸中低音单元的落地式音箱量感还足,质感还贴切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震撼”这个词。当然,对于Hi-Fi发烧友们来说,“震撼”这种“重口味”的词汇一般很少用,主要是怕被人称之为“枪手”,事实上相对于一般人,Hi-Fi发烧友在评价音响器材时要“圆滑”得多。

当然,笔者在这里仅仅是举一个小例子,事实上发烧友们在衡量和评价音响器材时,虽然采用的也是咱们一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是均会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变换,以及采用词汇本身的“通感”。

“通感”这个词既有着修辞学上的意义,也有着心理学研究上的定义,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神秘,因为我们本身不管是不是发烧友,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常常接触到的。比如说形容冬日清晨的寒风,“冷得像冰”,不管风怎么大,怎么凉,它本身也不会有冰的质感,但是咱们一般人一听,即使是常年生活在热带的人也会有一定的感受“哦,他们那边早上的风那么大,那么凉,就是凝成实体一样,冷得割脸啊”。这就是词汇本身的通感(当然笔者本身举的例子和修辞学上的“通感”有一定的区别,大家不必深究,在心里有一定比较直观的了解就足矣。)拿音响发烧中常见的一个词再来举一个例子,比如“纤滑”,即使不是发烧友,看到这个词会有什么感受呢?“纤滑”好像是一个新词,是不是“纤细幼滑”结合成的呢?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呢?肯定不能是鳝鱼那种“滑”,那玩意一点也不纤细。而纤细的无过于发丝或者天然的蚕丝,纤细幼滑结合到一起,可以想象成一缕柔软顺滑的发丝或者蚕丝,当然发丝得是洗发水广告上常见的那种“唰”一下如同瀑布一样“飘洒”下来的头发才行,现实生活中有那种头发的可是很少见,但是想象成一缕蚕丝,估计就不会差多少了。那么用来形容什么呢?音响发出的声音包括鼓声的低音,人声的中音,以及小提琴等的高音,鼓声和人声肯定不能用“纤滑”这种“细致滑溜”的词来形容,鼓声都是威武、壮烈、宏大的,人生则是浑厚、细致、声声入耳式的,在感觉上不通。那么自然就只剩下形容高音了,“纤滑”说明其高音表现丝丝入扣,既有着丝般的线条感,有有着丝般的顺滑感,没有“刮”耳朵的感觉。然后在结合上下文看一下,于是大家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这套音响系统的高音表现比较出众。于是,作者就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了大家。

在观看或者聆听发烧友的文章或者谈话时,要时刻调动起自己的五感来,别看音响发烧绝大多数时候都仅仅涉及一个“听”字,但是很多时候,想把这个“听”的感觉传递给别人,就不得不以嗅觉、味觉、触觉甚至直觉等综合起来的更加直观的感觉来形容,毕竟比起更为直接的视觉来说,听觉的确有着不太精准的特点,很难以精确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音响发烧这种行为很难普及开来的原因,不仅难以被人了解,并且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娱自乐”之中,当然,这不仅有现实生活造成的种种客观原因限制,也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原因,下文笔者会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音乐与音响发烧

对于非发烧友来说,既然是音响发烧友,那么这群人自然对音乐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则不然。当然,以笔者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的确有点可悲(这个词却是有点重,但是还算贴切。)。

虽然音响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聆听音乐,如果音响发烧仅仅停留在对音响的鉴别上,无疑就属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傻事,所以在音响发烧过程中,因为“顿悟”,了解到“音响发烧”仅仅是一种过程,期间虽然乐趣无穷,但是也要付出无数的金钱、时间和心血,与聆听音乐时候单纯的感动相比,似乎有些不值得,于是“回头是岸”者有之;有些则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在每日的长米油盐中渐渐丧失了音响发烧的耐心,于是放弃了;也有在发烧过程中,忽然遇上了一套一见钟情的器材,从此别如所求,于是回归本源,开始专注于音乐本身,从而跳出“音响发烧”这个圈子的也有之……而现在的年轻人,与其选择音响发烧这种在一般人眼里不被了解,并且因为不了解而带来重重误解的事物,不如选择电脑、摄影、运动等更热门更加广泛的喜好,于是整个音响发烧圈就越来越狭小,颇有一点青黄不接的劲头,这也是近年来音响发烧越来越小众的一个原因。

当然,以笔者本身的观点来看,音响发烧和绝大多数女士们对手包、衣服、鞋子的喜爱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其中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即使我不知道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田园交响曲”,但是在过程中并没有感觉缺少了乐趣,那就行了。实际想想,汽油价格越来越高,出行越来越憋气;房价越来越高,住着越来越憋气;食品价格越来越高,吃着越来越憋气……总而言之,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工资总是不见涨,处处憋气的时候,如果音响发烧是唯一或者其中一个将这些憋气舒缓出来的渠道,并且让我或者让某人在一天的某个特定时间忘掉生活的压力,而沉浸在一种欢乐一种放松状态中的话,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音乐在音响发烧中,仅仅是一个媒介,一个用来衡量音响器材素质的媒介,在音响发烧中,它不是终极的追求,虽然每一个音响发烧友都把它当做终极的追求,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喜欢沉浸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也许有点奇怪,不过我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晋朝的名士王子猷隐居在山上,有一天晚上下大雪,一觉醒来打开门,只见这雪下得纷纷扬扬,在月光下更是显得皎洁一片。他命下人温了壶酒,随口吟了几句左思写的《招隐诗》,忽然就想起了一个朋友,可是这个朋友却住在百里之外。王子猷不待天明,立马备下一小船赶往朋友的住处。就这么在水路赶了一夜的路,到了天亮的时候总算到了朋友的家门口。可到了人家门口他却不进去,而是带着下人又回去了。下人也弄不明白这王老爷到底怎么想的,就问他为什么过门而不入呢?王子猷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而返。既然这样,又何必见他呢?”

大家可以试着理解发烧友们更注重过程中“乘兴而来”,而不必奇怪其“兴尽而返”,音乐是目标,但是我们这些发烧友更喜欢沉浸在对目标的追逐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尽兴”了,至于目标本身是否达到,似乎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既然古时的名士都有这种行为,所以作为一个音响发烧友,却对曲式、交响乐编制等不是那么熟悉,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吧?最起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谅解了吧?

写给发烧友的一些话

有些音响发烧友把音响发烧当做一种爱好,有些发烧友把发烧看做一种行为,当很多这种发烧友集合起来,就产生了叫做“发烧文化”的这一门“学问”。其实笔者不喜欢这种称谓,当一种行为上升为“文化”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影响力,但是从反面来看,它也产生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劣势,那就是封闭性与排他性。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音响发烧圈中,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是很明显的。以几个很直观的例子来看,比如音响发烧友写的文章,如果以非音响发烧友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云山雾罩,读起来如同天书;比如说一群发烧友聚会,如果其中有一个非发烧友,他几乎就完全插不进话去,因为他几乎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以非音响发烧友的角度来看发烧友,这群人都是“怪人”“神人”,这是客气的,直接一点,这一群都是“神经病”;用发烧友的角度来看非发烧友,这群人太“笨”了,说半天还不明白,“无视”他算了,甚至还要说几句讽刺难听的话。这些情况再极端一点,非发烧友开始对发烧友敬而远之怕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发烧友对非发烧友却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而封闭甚至对抗起来。前者是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疏远,后者却是因本身行为的封闭和排他性而造成的隔阂。

如果以现实生活中的比例来看,发烧友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因为被孤立造成的自卑,再因极端的自卑造成的自傲,使发烧友开始成为“另一种人”,这也是“发烧文化”开始由热烈转变为衰败的主要原因,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其实大可不必。发烧友们的文章为什么不能雅俗共赏,做不到雅俗共赏,最起码可以做到通俗易懂嘛。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是越多人看到,越多人看懂越好,何必故意在文章中多加一层迷障呢?在现实生活的实际交往中,为什么不多推销一下自己呢?即使不能使所有人都成为同好,但是最起码让别人了解一下自己,简单说上几句发烧过程中的乐趣,不能吸引别人加入,最起码可以使别人知道,我们这种行为是“找乐”,不是“找麻烦”。在发烧友聚会过程中,如果有非发烧友,那么这时候就多注意一下,不要让人感觉受到冷落。这不仅是作为发烧友的一种“技能”,这其实也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处世哲学。

对于发烧友来说,摆正心态,先意识到自己其实先是别人的儿子、别人的丈夫、别人的朋友、别人的同事之后再考虑自己发烧友本身的身份,这个时候难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不信您试试。

小结

上文是笔者“闲聊音响发烧”系列中的开篇,也是这一系列文章中的一个总序,以后笔者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为大家介绍笔者在这十几年的音响发烧过程中感悟到的一些经验,当然大家也可以回复给我,大家一起聊聊在音响发烧中的一些趣事,一些经验,一些窍门,不限话题,不限字数,笔者会综合在这一系列文章中,向非发烧友们介绍一下咱们发烧友们的精彩生活。

[ 本帖最后由 梦思杨 于 2010-12-21 09:16 编辑 ]
[size=4] [color=red] 本人微博地址![/color][/size]

[url=http://www.skyin1.com]请点击:天一庄主[/url]

[url=http://weibo.com/skyin1]喜欢的请多来看看,欢迎大家关注![/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3610

帖子

11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4-5-14
发表于 2010-12-2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出大作了[s:30]

[ 本帖最后由 abinghome 于 2010-12-21 09:13 编辑 ]
派扬音箱 618大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3100

帖子

21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8-14
发表于 2010-12-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s:30] [s:30] [s:30] [s:30] [s:30] [s:30]
丹拿新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3610

帖子

11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4-5-14
发表于 2010-12-2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思杨 于 2010-12-21 09:08 发表
发烧友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因为被孤立造成的自卑,再因极端的自卑造成的自傲,使发烧友开始成为“另一种人”,这也是“发烧文化”开始由热烈转变为衰败的主要原因,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
这个说到了很多自命清高的发烧友的痛处,但是这种现象也仅仅只是个别,或者仅仅只是那些刚入门而自以为找到了神的发烧高人的发烧迷糊状态下的错觉,而不能就这般概括为全部发烧友的共性。真正的发烧友,是一个自娱自乐、在音乐中、在玩弄器材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寻求自我思想与情感的净化,真正的发烧友一般都低调地自娱自乐于自己的空间,而不屑于参与那些高人的高谈阔论,因而所谓的自卑与自傲,实在有些牵强了。而发烧文化的兴衰,则与什么自卑自傲更是毫不搭边。发烧的衰败,首先是生活压力与生存空间压缩所致,其次是多元化的娱乐,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明显地,更多的新增娱乐项目,对年轻人有更强的吸引力、更直接的刺激,比如网络虚拟世界、现实的麻将围城、还有高雅些的摄影,当然还有那些俗透了的饭局、酒吧、KTV,都在分流着发烧群体,因而发烧文化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3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1
注册时间
2005-2-13
发表于 2010-12-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inghome 于 2010-12-21 09:43 发表
这个说到了很多自命清高的发烧友的痛处,但是这种现象也仅仅只是个别,或者仅仅只是那些刚入门而自以为找到了神的发烧高人的发烧迷糊状态下的错觉,而不能就这般概括为全部发烧友的共性。真正的发烧友,是一个自娱自 ...
说得很好!我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6-10
发表于 2010-12-2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赞一个: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91

帖子

11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9-30
发表于 2010-12-2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和尚久不久还是要出来念一下经的[s: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388

帖子

16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8-15
发表于 2010-12-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的发烧热其实是国家长期封闭后的一次集中释放,现在应该说进入了稳定状态。至于说这批人是极少数,我说,现实中爱乐人本来也是极少数。也根本没必要全民发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8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10-7
发表于 2010-12-2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s: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0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12-2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s:97]
Creek EVO + Melody EL34 + Spendor  S3/5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5-20 23:19 , Processed in 0.1359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