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家电论坛 门户 查看主题

立体声原理,得相位者,得立体声,别迷信耳机和房间强吸,那只说明你的系统相位太差

发布者: 6500K | 发布时间: 2018-8-29 17:09| 查看数: 20332| 评论数: 78|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6500K 发表于 2018-8-30 16:03
yyf901 发表于 2018-8-30 15:13
相位是发声时间早晚问题,相位差越大,2扬声器发生时间差越大,声音越浑,频响平坦度越差;或者说,能得到 ...

扬声器的问题你说了,我再谈点流行乐录音的巨大缺陷问题吧。普兰说过,要什么定位,根本就没有什么声场。 对头,对于他这样录普通流行音乐的,根本就没有谈声场的必要。各种单声道音轨人工拼接到一起,那会有什么声像定位可言,只是各种声强差复合的虚幻空洞。

最要命的问题,人声录音,用单声道麦克风,不管歌手如何摇头晃脑,左右移动,声音始终永远在中间。即使有人用双声道麦克风录人声, 也往往麦克风间距不足15公分,相位信息根本就无从采集。相对较好的人声碟,即便单声道录人声,但是仍然坚持间距足够的双声道或多声道,来采集伴奏。这种碟片就相对真实,表现还算不错。所以,声场,空间感比较好的碟片,往往只能交响,爵士,合唱中去找。

录音也不易,说真的。
fishman-y 发表于 2018-8-30 18:30
yyf901 发表于 2018-8-30 15:13
相位是发声时间早晚问题,相位差越大,2扬声器发生时间差越大,声音越浑,频响平坦度越差;或者说,能得到 ...

你说的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归问题,怎解决又是另一回事,我是看了林克维茨大师设计的lx521就茅塞顿开,房间问题,林大师用偶极全障板解决,分频方面,最精秒是用3寸单元负责1-7k频段。。。当然,能看得明的人很少
yyf901 发表于 2018-8-30 21:45
6500K 发表于 2018-8-30 16:03
扬声器的问题你说了,我再谈点流行乐录音的巨大缺陷问题吧。普兰说过,要什么定位,根本就没有什么声场。 ...

同意,多数曲目是合成器、效果器下的产物,成本低效率高,品质差;
yyf901 发表于 2018-8-30 22:11
fishman-y 发表于 2018-8-30 18:30
你说的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归问题,怎解决又是另一回事,我是看了林克维茨大师设计的lx521就茅塞顿 ...

不管M型还是N型障板,抵消低频振动为首,缩小体积为次,不管怎么搞法,扬声器在2-5K频响素质是重中之重的同时,室内残响控制是玩家的一种境界;
我又来也 发表于 2018-8-31 02:05
房间强吸与耳机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耳机左耳只能听到左声道而丝毫听不到右声道的信息,也就是楼主说的没了相位差。

房间强吸只是基本杜绝了环境反射声的干扰,使得HIFI系统能相对比较纯粹的重放出唱片所载的信息。
与耳机不同的是每只耳朵完全能够感受左右声道各自的信息,完全能够感知相位差所产生的结像与音场。

楼主关于耳机的论断完全成立毋庸置疑,关于强吸环境的判断可能是受到有朋友用耳机来形容强吸环境的影响误判了。
事实上李勇那个环境以及先后多次大改的铁甲我都不止一次的去听过,结像与音场还是相当清晰明显没有问题的。

点评

你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立体声重放系统是先重建了录音的声场,然后我们置身这一虚拟声场中间接体会实际的声场。耳机的重放就没有声场重构这一步,原因就是如你所说,一个耳朵只能听一个声道的声音,这与现场聆听完全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 11:14
vocal 发表于 2018-8-31 16:56
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在音箱和人耳中间放一个地毯,或者把地毯拿掉,比较一下结像。硬质地面,效果更加明显。这样,需不需要做吸音,结论就很明确了。如果是全频箱,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vocal 发表于 2018-8-31 17:05
里面有很多词汇,我不是很理解,什么叫相位增强?相位这个概念,对于不太玩技术的朋友是比较难理解,不能把这些概念玄学化,越说越玄乎,越说越让人难以理解。我们看一个水波,在上下震动,震动的位置和方向就是相位。所以,震动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水波,就是相位相反的波,如果振幅相同,可以完全抵消。那相位增强,又增强了啥?

点评

我这么解释你就容易理解了,手表滴答一下,你很难确定位置,滴答二下,位置就更清楚了。流动的乐符和声音,人耳这个雷达进行二次捕捉,显然更容易抓住位置和听感。  发表于 2018-8-31 17:47
vocal 发表于 2018-8-31 17:05
光芒四射 发表于 2018-8-29 19:25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全频喇叭2寸,3寸,4寸,5寸都可以,在自己家里的正常位置听音。再把距离拉近1. ...

这个实验非常靠谱!!
vocal 发表于 2018-8-31 17:14
看了这贴,里面的回复也是五花八门。不少回复也是漏洞百出,一看就知道很多问题没弄明白,却很大胆——反正那些名词大部分朋友都看不懂,说了就说了。
可这样会把很多朋友越绕越晕。
音响玄学化,就这么来的。
GHMYT 发表于 2018-8-31 19:39
说的非常好~发烧友搞扩散,适当地毯,墙角吸音,情有可原。但搞强吸,只能证明功放控制不住,靠吸音来弥补~

声音这么宝贵的能量,特别是高频那种细节能量,被吸音搞得死气沉沉~玩强吸是弱者的表现~
临江仙0302 发表于 2018-8-31 21:51
本帖最后由 临江仙0302 于 2018-8-31 21:53 编辑
GHMYT 发表于 2018-8-31 19:39
说的非常好~发烧友搞扩散,适当地毯,墙角吸音,情有可原。但搞强吸,只能证明功放控制不住,靠吸音来弥补 ...

强吸音能吸掉宝贵的声音能量?直达声能吸掉?难道你会把吸音棉放在你和音箱之间?强吸音跟功放的控制力有什么逻辑关系吗?什么高级功放能控制声音不反射?

点评

你可以试试在消音室连说话都费劲,还听啥音乐, 就我们发烧友来讲,地上一块地毯,一个沙发吸音足够了,过多的吸音声音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低频控制不住,声音散乱基本都是功放控制力不足~在朋友家13平方玩18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 10:30
音箱多数里面已经做了吸音材料,你考虑这个先,音箱里面加吸音材料好处坏处有哪些  发表于 2018-9-1 00:45
GHMYT 发表于 2018-9-1 10:30
临江仙0302 发表于 2018-8-31 21:51
强吸音能吸掉宝贵的声音能量?直达声能吸掉?难道你会把吸音棉放在你和音箱之间?强吸音跟功放的控制力有 ...

你可以试试在消音室连说话都费劲,还听啥音乐,

就我们发烧友来讲,地上一块地毯,一个沙发吸音足够了,过多的吸音声音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低频控制不住,声音散乱基本都是功放控制力不足~在朋友家13平方玩18寸超低一点驻波都没有,就是靠强大的内置功放。
天下无聊 发表于 2018-9-1 11:14
我又来也 发表于 2018-8-31 02:05
房间强吸与耳机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耳机左耳只能听到左声道而丝毫听不到右声道的信息,也就是楼主说的没 ...

你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立体声重放系统是先重建了录音的声场,然后我们置身这一虚拟声场中间接体会实际的声场。耳机的重放就没有声场重构这一步,原因就是如你所说,一个耳朵只能听一个声道的声音,这与现场聆听完全不同,不会产生声场的深度感,所以就不会有声场体验。当然假人头录音另当别论。用耳机去比拟在声音暗室中聆听音乐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要在重构声场这一步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地重构,使用强吸音房间避免反射声的混淆作用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这里又有一个误区就是将录音声场和重放声场混为一谈。觉得没有混响的房间声音是很难听的。音乐厅确实应该保持一定的混声时延,否则声音没有混声时延,听觉上会感觉干涩局促。但重放音乐的房间不一样,音源中已经带有音乐厅的混响,就不需要听音室房间的混响再去混淆声场了。这一切都是高保真重放系统所必须的。
临江仙0302 发表于 2018-9-1 13:45
天下无聊 发表于 2018-9-1 11:14
你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立体声重放系统是先重建了录音的声场,然后我们置身这一虚拟声场中间接体会实际的声 ...

说得非常好,很多人没有听过强吸音环境下的音响效果,就想当然的认定强吸音会导致声音干。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除非录音本身干涩,否则绝不会因为强吸音导致回放音色干涩。
临江仙0302 发表于 2018-9-1 13:55
GHMYT 发表于 2018-9-1 10:30
你可以试试在消音室连说话都费劲,还听啥音乐,

就我们发烧友来讲,地上一块地毯,一个沙发吸音足够了 ...

我在强吸音处理的听音室实际体验过,说话费劲是事实,因为没有混响效果,但这跟音响回放录音是两码事。录音棚和音乐厅需要适当的混响,使音色更丰满润泽。录音与后期混音制作完成以后,唱片里就已经有了合适的混响,不需要在回放的时候再添加一次混响了。当然,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添加二次混响的音响效果了。但这肯定不是录音制作者希望你听到的效果,也与发烧友“高保真”的追求背道而驰。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9 14:09 , Processed in 0.0888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