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2298|回复: 72

我的LP之路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发表于 2006-9-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的LP之路(ZT) 修竹

两周前写了一些本人发烧的零零碎碎的流水帐,特意省略了关于LP的描述。其实这样做是有意而为之。为什么呢?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当然有一点,但最主要的要用心归纳和体验LP与CD系统的区别确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网上曾有烧友戏言,线材之争、LP与CD之争、胆石之争是网上最愚蠢的三大主题,因为永远没有结果,结果就是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此外,我的难言之隐还在于因为我是一个坚定的LP拥护者,因此发言难免偏颇。于是踟蹰良久,乃付诸笔端,纯属自家感受,望勿妄加指责,我主要是局限于我自家的“耳朵”,而且只谈我自己的主观听感。我姑妄言之,列位看官烧友且姑妄听之,足矣!
为叙述方便,我按照我的LP发烧时序进行叙述。
一、 初入“歧途”
要讲喜欢LP,就不得不讲讲空谷兄。这小子由于一个偶然机会,从一位亲戚那里搞到许多旧的LP碟,由于数量有点多,大概有10-20张吧,因此觉得不利用一下可惜,且一直以来对LP充满期待,于是一面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一面到中兴路旧货市场开始淘二手黑胶碟。同时,把老雷的一台二手日系LP(很廉价的一种,大约在中兴路买不到100元吧)和老雷作的一台胆唱放一起抱回家接到自己的系统上试听。这一听不得了,空谷兄首先“中毒”,哈哈,比非典还厉害!现在想来好笑,这是一台什么系统呢?唱盘、唱臂都是不可调的简单品种,唱头只是一颗铁三角的二手唱针,竟然让空谷兄轻易地放弃了他曾经也颇为满意的朱丽达胆输出CD。其实,当时也许空谷兄并没有真正准确地感受到LP的魅力,但他是聪明的,他通过对比已经感受到LP系统的潜力符合他的爱好。这小子也是个急性子,立马作出三个决定并付诸实施。一是找雅兰的李炎昌(当时没有其他渠道)到广州去订了一台500元左右的二手LP机及新的铁三角唱针;二是找老雷订做一台唱头放大器;三是到明日音响等市内可能有LP踪迹出没的地方大肆搜罗LP碟,呵呵,三管齐下,厉害啊!
当他这么猖狂活动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动作呢,只是觉得我的系统在音源上有改进的冲动,但主要还是把目光聚焦在CD上的。几个星期以来,先后抱回了ROTEL971、Linn Genki与我的系统搭配,并到大都会去听了音乐传真、NAD、CARY303、君子行星、驾势、麦克拉伦等等,到朋友家听了荷兰灵狮、金嗓子以及SONY ES555(SACD)等。总体感受是一分钱一分货,声音素质真的是靠钱堆出来的!而且有一点我清楚了,我的原创A8S确实在5000元级以下的CD中(国货和进口),没有明显差别;5000元以上有差别,但这个差别中间隔作的价钱差别更明显。于是处于发烧友典型的“彷徨”中。
这时的空谷兄已是万事俱备、东风劲吹了。在家享受着LP的迷人呢!这发烧友有个毛病,自己觉得好声吧,还不算,非要让其他烧友共享这个好声。于是一天晚上,我与行者兄到了空谷家,欣赏他的LP音源。实话讲,当时我是抱着权当听听这种心态来的,根本就不太相信空谷兄的说法。他讲他现在已经不能听CD了。先讲讲空谷兄的LP音源配置吧!转盘:日本JVC,带S型曲臂,可换唱头,拿来后自己摩过,噪声降低,运转平稳;唱头:全新日本铁三角MM型,胆唱头放大器。总价格加起来不到3000元。我们先听了一张英国的二手LP,专门到英格兰各地去录的各种鸟的啼叫声,声音像真度很高,我觉得已超过在我自己系统上放的那张津津乐道的“曼妙沙龙”第一轨夜莺的啼声(这张CD上的夜莺啼声录音可是第一流的);接下来,听了一张二手的进口三人组合流行歌碟、邓丽君、童安格的花瓣雨、苏芮的酒干淌卖末等,感觉人声很温暖,找到了当年听港片的感觉;由于软件有限,这次听音只是感觉到了LP的潜质。回家后,空谷兄继续完善他的LP事业,我则继续听我的CD,毕竟有200来张正版啊!
“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我稳住阵脚不想LP之时,一位烧友来家发烧,言及LP,道有一台君子P3 25周年LP机,在家闲置,可以先拿给我听听。仗着一股冲动,马上打电话给老雷,下料定做一台唱头放大器。两周后,唱头放大器倒是做好了,但是LP机器不好意思主动找朋友要,只能寄希望于朋友能想起此事。老雷见我窘境,于是借了一台廉价的日系LP转盘(带臂、铁三角旧头)。终于,LP在我的系统中开声了,黑胶碟只有一张港片,是韩宝仪的歌。开声后,觉得确实比CD的发声好的多。于是赶紧抓片源。由于空谷兄早入道,重庆市面上能见到的LP基本悉数被他席卷,于是我只有抱着撞大运的心理再去捞捞漏网之鱼。别说,还真捞到了一些好东东,有大家在“一大”时听过的意大利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有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勃拉姆斯,还在朋友那里借了一些名盘,包括马斯奈的“领袖”、著名的“蓝调咖啡室”和一张奥伊斯特拉赫、斯特恩、朱克曼、帕尔曼联手演奏的“维瓦尔迪之欢乐夜”。于是开始初涉LP爱河!
二、 寻找“毒源”
这个LP对我而言,确实与空谷兄一样,一听就不能自拔。不能自拔的后果是什么呢?当然是行动啦!但是也不能乱动,否则花钱买罪受。咱不是要理智发烧吗?这烧LP也得理智才行。这个话得分两头来说。先说片源,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一点,如果没有片源,玩LP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啊。怎么找?一是找我平时买CD的唯一老板,回答令我喜出望外,有渠道拿到名盘的复刻板,而且两天后就给我e了一张LP订货目录。这个目录还真全,DECCA、EMI、RCA等还挺全,全是名盘,就是CD也该拿下,只是若全部拿下的话,只怕要拿我的房子去抵押了。然后继续在网上寻觅二手原版LP的渠道也颇有斩获。落实了LP来源,当然就是成功的一半啰!
这个第二步呢,当然是找唱机啦!根据我的了解,这唱机的选购有讲究。唱盘的选择,以欧美产品为首选。日系基本可以不考虑。欧美国家音乐传统悠久,LP历史长,上个世纪50-60年代有过“黄金时期”,其大厂产品稳定可靠,音乐内涵深厚,机械、电气性能佳。但是,由于CD的冲击,LP机节节败退,目前欧美的LP机一般集中于高档线,非我等烧友可企及,中等价位只有君子等个别品牌,价格在3000-6000左右。如果作为HI-FI入门级的正式音源,一般应该至少搞一台4000元左右的唱盘,如果带臂则更好,再上个入门级的MM头,这样的组合就音质而言超越万元级的CD应该不在话下。当然还有另一种组合法,就是我采用的办法,风险大些,但性价比更高。我买的LP转盘是大名鼎鼎的老牌瑞士产品“多能士”,型号为TD321。这是这家公司的中价主力机种,上世纪70-80年代的产品,由德国生产,不带唱臂。唱臂配的是英国名厂SME的S3轻质J型臂,唱头开始配的苏尔M97,后升级为V15。这套二手买下来,不带唱头为4500大元,比全新的大约低50%。拿来后经测试,质量非常稳定,令人不禁对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大为赞叹!
三、 精心调制“毒品”
现在万事齐聚,可以欣赏LP了吗?还不行,LP的调试是一门大学问,还得入门呢!看了N多的资料,动手亲自调试了无数次,终于搞得有些像模像样了。我个人的认为呢,玩LP至少要准备下列4样工具:超距测量卡、水平尺、唱针刷和吹气球;进阶呢则应准备针压器、洗唱针水;再进阶就是买显微镜、洗碟机什么的了。LP的调试呢,最主要的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水平,底座、唱盘都要求水平,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如果做不到,那末什么都没戏;二是超距,必须认真校调,否则不仅声音难听而且加快唱针磨损;三是针压一定要反复调整,确保达到最佳声音和最耐用针压的平衡,我的感觉是比唱头推荐最佳针压重5%-10%为宜;四是注意调整唱臂与转盘的水平以及唱头与唱盘“正”。至于抗侧滑力,我的经验是从零开始一点点加,达到唱臂升降时不漂移即可。只要注意这几点,大致就能领略到LP的魅力了。
听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又找人做了三个黄铜脚钉,一是减震,二是方便调水平。效果确实明显,定位感和信噪比有很大改观,而且调整唱盘的水平效率奇高,不到5分钟即可搞定。
四、“吸毒”感想
自从增添了LP音源系统后,与CD比较的机会大增。先是与自己的A8S比,然后抱出去其他贵价机器比,包括“二大”上大家也看到的与MERIDIAN588的比拼等等,最高比拼的机器是一套马克的转盘加解码,价格高达7万多元的系统。然而,越是比较越是“中毒”,更气人的是这些贵价CD用家自己也承认这套LP总体上优于他们的CD系统,以致后来完全没有比较的兴趣了。概括起来讲,就我个人的感悟,这套LP系统与CD系统比较有如下体会:
(1)LP系统的发声确实要自然得多,相对而言,CD就显得“紧”了;
(2)LP系统还原的现场感(或称为临场感也行)更强;
(3)LP系统还原的声音密度更高、质感更强;
(4)LP系统的动态比CD小,但感觉力道要大些,厚重一些;
(5)LP系统的声场、定位逊于CD。
必须指出的是,超过7万的CD系统我确实没有比较过,因此无法得出结论。
我现在CD系统仍然在用,主要是软件问题。但欣赏音乐已全面采用LP系统。对于欲窥LP殿堂的朋友我有以下忠告:第一,你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喜欢动手的发烧友,特别是是不是一个玩家,如果是,一定要上;如果不是,仅仅为了欣赏作品,则大可不必。第二,不要害怕,软件和硬件都有,高档和低档齐全,只要你想玩。


原作者:修竹


[ 本帖最后由 cicpa 于 2006-9-6 20: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75

帖子

23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6-1-21
发表于 2006-9-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早就看过,帮顶!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北昌影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8

帖子

-7

威望

禁止访问

交易诚信度
13
注册时间
2006-2-26
发表于 2006-9-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哪儿?有空上门一聚如何?

本人也想玩LP,但左右烧友一致认同很麻烦
丹拿新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雅居主人$ 于 2006-9-6 18:48 发表
楼主在哪儿?有空上门一聚如何?

本人也想玩LP,但左右烧友一致认同很麻烦



    雅居主人,你好呀,本人也是刚开始玩LP,刚刚进了一台二手先锋的唱机和几十张黑胶唱盘,wanLP很麻烦 ,但也很有趣。我de手机:027-61346646,欢迎上门交流。


[ 本帖最后由 cicpa 于 2006-9-7 00:10 编辑 ]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CD泛滥的今天,鼓吹LP密纹唱机唱片,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食古不化???

1982年philips和Sony联合推出CD制式后,这项还不成熟的技术就挟其高科技的优势大面积淘汰了正处在颠峰时期的LP。

当时国门初开,大多数国人还没来得及领略LP的风采,它就从人们视野里消失了......

N年后的今天,LP终于卷土从来,从欧洲到北美,它那人性化的温暖音色,登峰造极的音乐表现,让快餐文化中的先知们领悟到曾经消失的东西不一定是应该淘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从滚筒到小银碟 ——爱迪生留声机与CD唱盘的故事

唱盘的历史可以从爱迪生的圆筒形录音机(Phonograph)开始,可是单以声音记录来说,法国Leon Scontt早在1857年就开始类似的实验了。1877年,卅岁的爱迪生发明了简单的扬音装置,将锡箔纸贴在圆筒上,称为Phonograph(希腊文意为声音记载者)。由于群众的好奇,1888年留声机正式商品化,但新奇感消失后,1894年爱迪生不得不宣布他的北美留声机公司破产。爱迪生设计的留声机是在圆筒上刻成螺旋状的音槽,是一种纵方向的刻制方式,它的致命缺点是复制困难,缺乏普及性。每次录音时,必须同时出动数十部Phonograph,才能有相等数量的拷贝,而且录音时音沟容易偏滑,效果不尽理想。要说它的好处,大概只有可录可播的双重功能,早期有人改良Phonograph成为简易录音机Dictaphone,年轻音乐家巴尔托克在东欧各地采集民谣时就背著它。布拉姆斯也利用这种圆筒录音机,亲自用钢琴弹奏录制「匈牙利舞曲」。

  1890年代使用投币式的留声机点唱机在美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设计,顾客投下2。5角,把一条管子插在耳朵上,就能听到喜剧、笑话、吹口哨与铜管音乐等。1894年哥伦比亚公司制造一种以弹簧驱动的家庭用留声机,售价四十美金;爱迪生则卷土重来,由他的国家留声机公司推出新产品,售价五十美金。1887年伯林纳(Emil Berliner发明了与目前唱片很相似的圆板录音片,称Gramophon,并且最早在德国商品化。Gramophon采用横向的刻录法,比较容易复制,1900年以后发明了与目前唱片一样的电镀法,因此唱片能大量生产,也注定爱迪生留声机被淘汰的命运。但不论哪种机械,录音时都必须对著一具大喇叭演奏或吼叫,喇叭再将震动传到刻针刻在音槽中,音域大概只有三个八度,沙沙的杂音完全无法表现出音量对比,这个时期的录音称为机械录音(Acoustic)。重播时程序相反当唱针在音槽滑动时,震动传到云母或轻金属构成的共鸣箱,再透过喇叭放大,因此也称Acoustic留声机。

  歌王卡罗素1902年头一次录音,第二年俄国男低音夏里亚宾相继加入录音行列,除了打开唱片市场的需求,也带动留声机的销售。当时采用爱迪生Phonograph的有美国哥伦比亚与法国百代公司;伯林纳圆盘唱片的 Gamophon后来成为Victor,不久采用著名的狗标志更名为HMV,也就是EMI、DGG、RCA等唱片公司的始祖。圆盘唱片留声机多半是由Victor制造,以Victorla商标发售,也就是大家印象中伸出一支大喇叭的桌上型留声机。1925年Victor把贝尔实验室所发明,内部装著ExponentialHom的留声机以「全音Victorla~的商标发售,其最高级型号是日后被收藏家抢购的Victorla30。家庭主妇最高兴了,因为再也不必看到客厅中一支沾满大灰尘的喇叭,这下爱迪生留声机处境就更艰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气录音开始

  1906年,Lee De Forest ( 1873—1961)发明了真空管,随后几年电气讯号的放大逐渐可能,也有许多人投入研究,包括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他们发现可以将声音变成电流信号,利用真空管的电子增幅作用,再转动录音机,将信号刻到唱片里。1920年英国的杰斯特与梅利曼两个人,在伦敦「西敏寺」举行停战纪念日时,把典礼的实况透过电话线传输,记录在附近高楼上的圆盘上,这是最早的电气录音实验。贝尔实验室对电气录音的探讨到1924年趋于成熟,Victor公司非常感兴趣,但一直不容易应用在实际录音中。贝尔实验室于是制造机器推销给唱片公司,英国哥伦比亚与始终落在Victor后头的美国哥伦比亚立刻接受,所以,1925年被称为电气录音元年,与1948年LP唱片问世; 1957年立体声唱片问世,同样是类比时代的里程碑。Victor在1925年三月发行第一张商业电气录音「宾夕凡尼亚大学的面具与假发俱乐部」,Columbia在1925年四月跟进。当时唱片称SPStandard Play),材料是虫胶加干柏油粉为材料,转速每分钟78转,一面只能录3-5分钟的音乐,一首交响曲往往得用五张SP唱片。虽然有许多限制,1925年三月,Columbia把录音机带进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录下由九百多人合唱的「神子今夜诞生」,事后这张唱片大肆宣传,壮丽的效果奠定电气录音成功的基础。

  在唱片录音品质改善的同时,播放设备也有了明显进步,例如转盘的驱动从手工发条变成电气马达,播出时也可以透过真空管进行放大。这时唱片公司把目标转向古典大曲,1927年哥伦比亚为庆祝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计划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同时HMV、德国Graophon也在极力扩大曲目。唱片公司同时进行了一些整合,Victor入主RCA,成为RCA/Victor,1931年HMV与英国哥伦比亚合并变成EMI,德国Graophon则改用Polydor的名字,英国另有一家新公司Decca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度传真时代来临

  相较于唱片业的欣欣向荣,硬体工业显然不太出色,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爱迪生终于在当年十一月一日退出留声机界。对爱迪生致命的一击是Victor公司,它大幅降低唱片零售价,七寸唱片只卖三角半,而爱迪生却坚持圆筒设计,最后终于被市场淘汰,比较好的消息大概是Brunswick—Balke—Collender展示实验性的12寸长时间唱片—包含有40分钟的音乐,以,78rpm转速录制;同时美国Shure成立,开始研究新一代的唱头。最早的唱机可没什么唱头,唱针就是一根尖尖的钢钉,磨损后就换新的。后来听说有人用竹针替代钢钉,同样播放爱迪生的圆筒或圆盘唱片,声音“足以令人感动”,我想,这就是音响迷的本质吧。

  三十年代以后,唱片技术没有基本上的改变,陆陆续续改善工作像是麦克风、扩大机等,都有助于声音的重播。电气录音刚开始时,频宽只能达到lOOHz—500Hz,动态范围l5dB,到了1940年左右,录音的频宽已经到了40Hz—8000Hz,动态范围提高到 25dB。这时贝尔实验室ArthurKeller所发明的动圈式唱头,以钻石和蓝宝石为唱针,频率响应居然可从40Hz-12000Hz,不能不说是伟大的成就。此外,有声电影的发展事实上比家庭唱片来得进步,三O年代有声电影就已经开使用多麦克风录音,管弦乐曲配乐的各声部清晰度比SP唱片好多了。SP时代一直努力想达到的目标:把频率响应提高到10,OOOHz以上,却直到二次大战以后才得以实现。英国Decca在1944年春天发表ffrr FullFrequercyRangRecording),成为第一家完成此目标的公司。由于在战争中英国海岸警备队使用的水中监听机,必须具备lOKHz以上的能力才能录下敌方潜艇马达声,Decca的技术主任阿萨.哈替努力下终于开发出高频宽的仪器。

  二次大战后,Dcca的ffrr技术带给其他唱片公司很大刺激,新一波的技术竞争于焉开始。SP唱片都是以高音域曲线录音,但以树脂为主要材料的唱片遇到高频率常常就会被噪音所掩盖,所以高音域的重扬一直有困难。唱片公司一方面努力找寻噪音较小的材料,英国唱片公司一方面就采用加强高音的录音曲线。在录音刻片时,原来所用的蜡盘逐渐被醋酸盘(Aetate)所取代,并使用加热型录音刻针,使得唱片音质明显提高。而家用的唱盘,则开始出现循轨能力较佳,频更好,改装宝石唱针的轻型唱头,所谓High-Fidelity高度传真的时代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转得比较慢?

78转唱片可用时间实在太短,1931年RCA尝试推出33又1/3转的LP(Long Playing)慢速唱片,但受限于条件无法配合,以致效果不太理想。哥伦比亚唱片不知道LP的前景如何,所以在录78转唱片时索性就多录一套33转的蜡板,没想到1948年LP唱片实验成功,哥伦比亚唱片成了最大的获益者。哥伦比亚最初的LP每面只能录16分钟音乐,逐渐摸索后变成可录22分钟音乐,由于多数重要交响曲时间都在45分钟以内,一张LP刚好可以容纳,所以LP唱片问世后,SP很快就遭到淘汰。新的LP唱片因为战争时硬质虫胶原料缺乏而改用软塑胶,唱片重量减轻,且不易破碎,声音又不错,RCA这时发现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LP的进展远远落在CBS之后。

  RCA经此打击立刻改弦易张,1949年推出直径7寸,45转的EP(Extended Play)唱片,音质与LP一样优秀,每面的录音时间约五分钟。随著密纹刻片技术成熟,后来EP可以录两首歌曲,RCA配合推出一种简单而价廉的自动唱机,让消费者可以用很少的费用欣赏到高品质声音。EP并没有受到古典音乐爱好者青睐,倒是因为便宜,很快在年轻人中间打开市场,在流行音乐使用刚刚好,以后SP成为投币式自动点唱机的专用品,RCA总算扳回一城。

  同一时间,还有另一种16又2/3转的超慢速唱片问世,希望在12寸唱片上录制更多音乐。但它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杂音等均不如理想,也没节省多少成本,所以虽然一度被用在语言教学中,但还是很快被淘汰掉。当时的唱盘往往具有78、331/3、45转三种转速切换,唱头也分成SP、LP/EP,用两种一般称为TurnOver。此时的唱臂以油质阻尼(Oil-Damp)方式最为流行,美国Pickering推出的质量分离型唱臂使音响迷垂涎三尺,唱头也以PckeC,或GE的Balanced-Armature最为有名。1946年成立的Pickering从单声道跨进立体声时代,一直都享有很高的声誉,1974年他们还成为日本以外第一家推出CD-4唱头的厂商,很多人一定记得他们唱头前的独特小刷子。

  LP唱片问世初期,为改善录音音质,刻制母版时都会将低频振幅减小,以便唱头能轻易的循轨,而且音槽所占的宽度小,每面LP就可以容纳更多的音乐,所以会采用频率的等化,等播放时再还原。但每一家等化曲线都不一样,有LP、NAB、COL、AES、FFRR、NARTB等多种等化特性。1953年RCA推出的NewOrthophonic等化特性获得NARTB,美国无线雷电视协会,、AFS(音程工程协会)、RLAA,美国录音工程协会)等认同而变成RIAA统一等化标准,这对LP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性的立体声

  1952年,工程师柯克,EmolyCook)首先介绍出有两个声道的立体唱片。他的方式是将一张唱片分成内外两个部份,分别录下左、右声道的声音。重播用的唱盘装有一个Y型的唱臂,前端装了两个唱头,分别拾取不同的讯号,再经由两套扩音机放大播出来。这种设计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唱头的等距,如果距离不对唱针就无法落在音槽的中央位置,而且唱片的内外圈大小不同,两声道的差异很容易被分辨出来,柯克的设计于是胎死腹中。1956年Decca研究出在一个音槽内产生两种不同讯号的方法,美国急起直追,Westrex在1957年宣布获得成功,不过他们万万没想到,这种方式廿年前就有了。1931年英国工程师AlanCBlu 就曾申请到一种立体声唱片的专利,五年后贝尔实验室的Arthur C.Keller与Irad Rafuse也在美国申请到类似专利,由于直到专利期满都没有产品问世,所以他们的发明都被忽略了。

  英美两地新的单槽立体唱片不太一样,Decca是在左右震动的单音音槽内再加上一个上下震动的讯号,拾音唱头中间也分别装上水平与垂直两个线圈,产生两个不同的讯号,美国所用的方法是将音槽作成与垂直方向成45度的两个斜面,也就是互成90度的V型音槽,每边录下一个声道的语号,拾音唱头内线圈作成两个45度斜冒式,产生左右立体效果。这两种系统各有优点,但不能互通,最后因45/45唱片对唱片的刻制与唱头的装配比较方便,美国录音协会决定采用,Decca只好放弃自己的专利。CBS赶来凑热闹,研发出45/45改良型唱片,利用立体声两个声道的的和产生水平震动,两个声道的差产生垂直震动,使唱头的垂芬分力大幅降低,可提高唱头的表现能力。可惜「最好的往往不一定是最畅销的」(苹果电脑与PC个人电脑即是一例),CBS的计画也未能打入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头还是要臂?

  1949年Magnecord制造了第一台立体声录音机,1952年纽约WQXR电台开始做AM/FM的立体声广播,1956年RCA与日本Victor开始出售45/45立体声唱片,立体声变成挡不住的趋势。但立体声初期的唱盘几乎都是自动产品,唱头、唱臂、马达都是专业厂家所做,提供广播电台等地方使用,直到1962年Ed Villchur推出的AR唱盘,才让音响迷有了自己玩唱盘的机会。AR唱盘有独特的悬吊避震设计,当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是一把铁锤准备敲击AR唱盘,显示它“什么都不怕”。立体声唱片推出后,MC唱头的代表作是Ortofon的SPU系列,这家1918年成立的公司原本从事电影录音的工作,1948年第一次推出MC唱头,立刻变成MC 头的领导者,1995年Ortofon还制造了一颗以6N纯银线绕制的 MC Rohmannh 唱头,夸耀他们的技术成就。当时Fair-Child、Grad0、Westrex 30A等唱头也都很有名。Denon在1963年推出的DL-103唱颁具有高度可靠性,十字形的线圈设计也带给后继者许多启示。MC唱头输出低,往往需要另加升压器,当Shure推出专利的MC-3D 唱头,输出大而且价廉,MM唱头很快就普及起来。Shure在1964年推出的Vl5 唱头,进一步把MM 唱头的水准推向一个高峰,V15几经改良,已经成为经典,1996年shure辽特别推出V-15Vx MR唱头来纪念S.N.Shure这位先驱大师。

  在唱臂部分,立体声初期流行动态平衡型设计(Dynarc BalanceType),Grace不但是曰本唱颁制造的先驱,也是平衡唱臂的先驱,1958年发表的G-240 SemiIntergrated Tome Arm可以说是当时的代表性产品(这家公司在1971年还率先进入四声道的唱臂与唱头市场)。1959年,英国SME所推出的3009(短臂)与3012,长臂),其优秀的构想设计与精密的工艺,立刻改变了唱臂的流行方向。sME唱臂为静态平衡方式( Static Balance),还具有向心力抵销器、侧平衡器、针压加压装买,以及防止唱臂共震的设计,他们对后来唱臂影响很大,尤其是可交换的唱头壳日后也变成一种标准。1946年成立的SME公司最早是制作精密模型起家,3009是第一个获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的唱臂,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唱盘马达以Garrad301或401的边缘驱动方式(Rim-Drive)比较有名,日本唱盘也逐渐冒出头来,YCMCHA的KT-1评价不错。Neumann的录音室专用转盘,具有独特发电方式的MC唱头,加上崭新的外转子马达,带给六0年初的音响迷很多思考方向。EMT的927型专业大转盘,也具有MC唱头升压器,等化线路与大型感应式马达、双重结构转盘等独特设计,Thorens公司采用部分相同设计,享誉音响界多年。堪称世界最早音响厂商的Thorens原本制作音乐盒,1957年推出的,TD124世界第一部非磁猛转盘,他们的皮带驱动设计也淘汰了惰轮推动设计,1983年为庆祝一百周年所推出的TD126MK CCentenial巨型转盘,为美好的类比(模拟)时代留下精彩见证。


[ 本帖最后由 cicpa 于 2006-9-6 20: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材料出笼,新厂商走红

  1969年日本TechnicscS发表DC马达直接驱动的SP-10唱盘,开启了D.D.的新时代,加上SONY的TTS-4000 Denon DP-5000Micro的DDX-1000,日本唱盘的高水准渐渐受到肯定。1914年JVC开始采用水晶震荡器的相位伺服方式以稳定转盘转速,也称为石英锁定方式,次年SONY、JVC等厂家都在家用转盘上引进此技术,转盘精密度更加提高。七O年代开始,各种新材料纷纷出现,1973年SONY发表碳纤维制造的唱臂;Pioneer发表铍所做的唱针连杆; Technics发表了钐钴(Samarium—Coblt)混和磁铁制造的MM唱头,Stax推出静电式唱头CP-X,他们替唱片播放开启了更宽广的道路。英国Linn则以精密的制造水准,掀起另一场技术竞争。此外,唱片垫、避震器、讯号线、唱盘的无谐振设计,例如在木板涂阻尼材料、用BMC数脂制造唱盘箱,或用船等材料来制造唱盘箱)等,都一一强化了转盘的声音表现。这时LP唱盘与唱头的制造,几乎变成日本人天下,1962年朝仓收创立的Supex再次年就推出MC唱头,以Ortofon的方式制造,让世界各地认识日本的声音美学。全世界规模最大的Audio Technica由松下秀雄在1962年成立,发表第一个MM唱头AT-l,1967年推出第一个VM式唱头AT-35 ; 1977年推出第一个双动圈式MC唱头AT—34,从高价到低价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王国。

  当时英美唱头比较有名的为Shure、Stanton(1961年由当时IHF会长W.O—Stanton创立的) 、EMT、Benz Micro (70—80年间有一度曾为世界最大的MC唱头OEM厂)与Decca。Decca的Mark系列唱头把磁铁从旋转轴附近移到针杆端,声音非常有特色,当时Decca SuperG01d只卖450美元,装上vandCHC唱针卖850美元,是许多人好声的标准。1977年以后,由于Grado的慷慨,MC唱头专利慢慢松绑,更多日本MC唱颁出现,甚至有许多一人公司。当时的牌子如Win(他的拉力测量式唱头只接受定制)、Koetsu (名为玛瑙钻石的唱头卖2500美元)、Miyabi(唱头由象牙制成)、Kiseki(它的Lapis卖35C美元)、Promethian、Goldbug(使用烟斗用的石南根制造Mr.Brier唱头)、Argant,唱头上镶蓝宝石),也给音响迷带来很多乐趣。由铸造武士刀大师Sugano所制作的Koetsu光悦唱头,更成为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干过汽推销员的Sugano有双巧手,早期他的唱头只分赠亲朋好友,1978年以后才有少量在美国上市,他强调传统技艺与神秘气氛,更让音响迷为之疯狂。另一位东京技术学校毕业的Nabori Tominari从技术观点制造MC唱头,以Dvnavector品牌出售,他与光悦截然不同,但仍吸引一些追随者。

  慢慢的,高级唱头变成只有少数玩家买得起,Mark Levinson在日本定制的一些唱头更贵得叫人吒舌。这引起一些批评,SacWC就指出许多唱头都以Namiki(日本最大的唱头零件供应商)零件制作,如果改用廉价包装,根本只该卖7.95美元!但随著数位时代来临,唱头销路一落千丈,平价唱头的呼声不同,现在最责的唱头几乎与黄金同价(德国的Clearaudio),如果这班老人们还在不知有何看法?数位唱片问世后,LP老乒不死,仍有许多厂商继续投入,例如日本Highphone1982年成立,由Denon离职员工组成)、海老泽澈在1984年成立的RoundCResearch,Audio Craft、1988年成立的Lyra,小潦安生1986年成立的Shelter、Ikeda等,都在进行LP保卫战。曾经在Fudelity-Research (日本最早制造MC唱头的厂家之一)工作的池田勇,1984年成立的Ikeda公司,隔年三月发表的Ikeda9唱头震惊音响界,这颗尝接耦合的MC唱头首创无针杆设计,唱针、线圈、阻尼器直接结合,与刻片用的唱头有同样结构,因此被称为梦幻级的终极唱头,Ikeda算是数位时代模拟的一大进步。在欧美部份,瑞士的Goldmund、英国Roksan(1985成立)、Immedia,原来SotA工程师在1990年成立)、美国VPI、由MIT教授在1986年成立的Graham Engineering公司,设计人造卫星工程师在1986年成立的WellTempered、1989年成立的英国Wilsonbenesch、英国的J.A.Michell、1983年成立的Stabi等,也都是数位时代不怕死的模拟拥护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igital来了!

  看到模拟唱片从电气录音到立体声唱片走过漫长的道路,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D那么多下了。早在1937年就有一位叫李伍士的梦想家,做过数位录音的预测,但以当时的电子科技来看所有人都认为他脑壳烧坏了。事实上我们看看电脑的发展,就可以知道数位录音的难处。在李伍士作梦的那一年,IBM尝试作了一套大电脑(还真是大,重有五十吨),使用打卡片输入指令,总共用了卅五万个零件,但计算1x1这么简单的乘法需时六秒钟,连我都认为李伍士痴人说梦话呢。到了1947年大电脑变成MKⅡ,1948年又有SSEC电脑,仍然使用了两万三千个继电器与一万三千根真空管,计算乘法「只需」一秒。二次大战时美国军方开发了ENICA电脑,使用一万八千根真空管,使乘法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三百次,好厉害!1951年终于有人敢卖电脑了,第一部商用电脑UNIVAC卖给美国政府,使用两万支真空管,占满一整层楼房,为了散热还必须加装大型冷气,这部电脑的记忆容量是一千个宇。到了1950年代末期,电脑改用晶体管运算,并且有磁芯当记忆体,有磁带可保存资料,计算乘法进步到每次十万分之一秒,这时李伍士的构想好像可能了!

  随著LSI、VLSI等积体电路的研究慢慢有眉目,唱片公司开始尝试数位录音,首先涉入的是Philips公司,它们在六0年代末期拟定了雷射光学科技的长程发展计划,最后结果包含小型雷射数位唱片、雷射录影盘与雷射电脑记录系统等三项。套用现代术语来说,Philips的研究开发出CD、LC与DVD,以及CD-R、MO等产品,改变了廿世纪人类的工作方式。1969年Philips首先介绍了雷射录影盘系统(同时还有一种VLP系统,在LP唱片中加入影像),1974年雷射数位唱片的系统确立,并与录影盘系统分开。到了1979年Philips与日本sONY取得协议,修订一些UC,这个名称由Philips决定,因为该公司曾创造Compact Cassette,所以新产品叫Compact Disc )的规格,并且正式向新闻界展示,很快的,其他大厂取得授权,1981年松下电气宣布加入CD阵营,CD迅速的席卷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位录音走在前头

  和LP一样,录音师总是走在硬体工程师的前头在CD唱盘还未推出前,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数位唱片了。早期的数位录音叫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调变),是由日本NHK放送协会发展出来的。PCM的原理大致是这样的;从麦克风传来的模拟讯号,先把它们分割,称为「取样)(Sampling),取样频率每秒钟44.1KHz也就是每秒钟有四万四千次的切割作用。这是根据人耳只能听到20KHz的理论所计算得来,当时的科技也认为44.1KHz由够快了,96KHz取样频率又像是缘木求鱼。切割以后的讯号按照频率高低加以调(Modulation),使其成为一个个阶梯状的脉冲(Pulse),接著加以量化,使它们变成二进位的数位讯号。量化的过程与元数有关,每一比特有6dB的范围,比特数越多动态范围就越大,当时科技认为16比特的96dB已经绰绰有余,至少比LP录音的50—60dB强多了。

  英国BBC与日本NHK两家国营机构几乎同时展开PCM录音,研究,BBC率先在1972年的VHFFM广播中试用数位设备,当时所用的器材只有13bit/32KHz,因为FM广播频宽只到15KHz,这个规格其实够用了」。日本NHK的技术转移给Denon公司,1972年四月廿四曰在东京青山TwerHall音乐厅,录制了史麦唐纳弦乐四重奏演出的莫札特第15号弦乐四重奏,后来并做商业发行(以LP形式)。更早一年,Denon在东京文化会馆替打击乐演奏家努山下的音乐会做了PCM记录,结果不太成功,最后曾以模拟录音母带发行过CD。当时Denon所用的PCM录音机一样只有13Bit,因为机器庞大,所以多半录一些简单的室内音乐,七六年捷克爱乐访问东京时所做的贝多芬第九号「合唱」交响曲录音,是PCM少有的大制作。

  1973年元月在东京新宿倾生年金会馆,由池田潭指挥NewBreed Columbia Orchestra伴奏,木村好夫担任吉他手,超人气偶像歌手美空云雀的演出,是历史上首次成功的现场音乐会PCM录音。欧洲的第一次PCM录音1974年在巴黎圣母院大孰堂进行,收录管弦乐演奏的巴哈音乐,这时候录音机已经变成16比特。美国第一次CM录音时间较映,1977年底在纽约Sound Ideals录音室记录鼓手「乔老爹」乔琼斯的演奏,这同时也是全世界首次全指向性麦克风实验。美国Soundstream领先Denon开发出16比特的数位录音机,它们第一个客户Telarc在1978年录制了震惊音响界的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足以烧坏喇叭与扩大提的大炮声让人见识到数位录音的威力。1979年Denon利用SONYU—Matic专业录影机改装成16比特数位录音机,但优势已逐渐失去,包括JVC等都有新产品出现了。1979年元旦,Decca在维也纳录制了鲍斯考夫斯基指挥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这是英国唱片公司的首次PCM录音,成绩相当不错。但直到80年代早期,许多录音都还是使用14比特的设备,第一批推出的CD盘,也都是14比特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61

帖子

44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2-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规格惊人 如今规格不堪

  第一批上市的CD唱盘包括Hitachi DA—1000、Kenwood L—03DP、Kyocera DA-01、MagravoFDlOOOSL(这是PhilC的美国分公司)、Mitsubishi DP—101、PhaseLinear9500、Sharp DX—3、SONYCDP.101、Technics SL-PlO、Toshiba XR—Z90、YAMAHA CD—1等。「stereoCCWJ杂志曾对它们进行测试,认为规格惊人,而这些产品最贵的不过1395美元(YAMAHA CD-1)比MC唱头便宜太多了。例如颤抖率约0.001%,频率响应20Hz-20KHz之间起伏都不超过1dB,平均谐波失真在最大输出时0.003%,平均升到分离度99.5dB(lKHz),远远超过当时最佳的类比唱盘系统。「stereoCviewJ还发出惊人之语,由于测试结果的一些区别微不足道,因此所有VC唱盘的重播品质应该都差不多,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位负责测试的仁兄今天露面,肯定会被K得满头包,但当时的确对CD唱盘充满了期待。

  早期CD唱盘为发挥短小轻薄的优点,一方面尽量增加操控功能,一方面把机器做得小巧可爱,对避震不太重视,对Jitter时基误差更是从来没听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声音还是不如LP,除了深沈的低音与干净的背景等优点外,CD几乎是「生冷干硬」的同义词。这个观念,在1986年春天AccCaC发表DP—80/DC-81分体式数位系统后,终于被彻底颠覆了,它是第一套HI-END级的家用数位音响。专业用的CD唱盘进步较早,Denon在1983年推出的DN-3000FC内藏铿听喇叭,只接受定货生产,预示了Denon未来的发展。Philips1985年的LHH2000不但创下价格新高记录,操作功能也十分奇特,1987年SPhilips的家用版LHH-1000,在日本以Marantz CD—12编号出售),居然成了这家数位创始者唯一的分体式系统。1998年Denon推出DCD—3500/G首先将两颗18位元晶片加成20位元解析力,第二年的DCD-3500RG更用了四颗DAC,准备往高位元前进。1993年发表的DP-S1/DA-s1分体式系统与第二年推出的DCD—Sl,到今天都遭难有敌手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5-15 14:09 , Processed in 0.16468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