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互联插件
 注册  找回密码

2024北京国际音响展活动 :李小沛·录音作品中的“真实”与“美感”

2024-5-20 10:33| 发布者: 体验中心 |原作者: 体验中心

2c0d7dc18d5041c6ac79a7113e357c8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预告·大师课堂
主题:录音作品中的“真实”与“美感”
嘉宾:李小沛
时间:5月31日 13:30~14:30
地点:北京音乐产业园·传频声学室

21e44c229237430d83bd09ea0c4244d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李小沛

  • 国家一级录音师
  • 中央电视台音频部总录音师
  • 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 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 全国首届“百名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 我国唯一荣登美国TAS(The Absolute Sound)音响榜的录音师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录音专业,自197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音频录音事业至今,在四十多年的音频工作中历经几乎所有电影电视录音、舞台扩声、唱片制作等与录音音响相关的音频专业,他不仅是央视春晚以及各类国家级大型活动的总录音师,也是各项国家级影视、音乐赛事的评委,参与录制、指导的各类唱片、纪录片、专题片、电视行动、电影音乐、电视文艺晚会以及电视剧等几千部,作品多元、获奖无数,并出版个人录音专辑《沛》系列唱片,是音频、录音界的领军人物。

李小沛的音乐录音理念以录音创作为基础,推崇音乐录音参与艺术创作的观点,崇尚表现性的意象音响美学观。音响是音乐的载体,音乐是音响的灵魂,音响的本质是表现音乐,音响在表现音乐的同时也要表现其自身的美。在他所处的时里,音乐录音经历了一个由记录者到创作参与者的角色演变,由记录媒介到艺术形式载体的录音理念的演变,他的美学观也经历了从纪实、再现、表现到意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为了建立系统性的音响美学理念,他在音乐音响表现的真实性、音响对音乐的表现性、音响技术手段的美学呈现、现代艺术潮流下的音响观以及意象性的音响美学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并形成了其音响美学体系。
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中国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委员,中国录音师协会音乐录音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影视演绎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曾担任:《中国器乐大赛》、《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金帆奖》、《全国流行音乐作品大赛》、《音乐盛典》、《全国民族乐器大赛》、中国《金唱片奖》、全国《我的长辈》微视频大赛、全国春节电视文艺节目《春晚奖》、中国影视学会《影视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中国影视学会《声音学院奖》、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电子音乐作曲比赛》评委等等。
主要作品: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及群众联欢活动、《亚洲嘉年华开幕式文艺晚会》等各类大型电视节目及电视活动的总录音师。

主要纪录片及电视剧:《黄河》、《话说长江》、《故宫》、《丝绸之路》、《新中国》、《世纪》、《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武则天》、《成吉思汗》、《长征》等。
主要CD唱片作品有:《响宴》、《炎黄第一鼓》、《夜来香--印象》、《蒙古利亚》、《竹韵》、《鼓动心弦》、《粉墨是梦》、《侗族大歌》、《永远的红楼梦》、《清明上河图》、《伶歌》、《意象箜篌》、《袍修罗兰》、《第一禅》以及《沛》系列唱片等。

主要电影环绕声音乐:《嘎达梅林》、《不见不散》、《大腕》、《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绿茶》、《孔雀》、《千里走单骑》、《南京南京》等。

f17593a09fac478d95f8e2d5051d8ca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2024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
5月31日-6月3日10:00-18:00,2024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将在北京音乐产业园举办。展会以“让HiF走进生活”为主题,汇集音响展示、大师课堂、现场演出、音乐市集四大板块,通过主题化、多元化的活动,拓展音乐生活边界,带来别具一格的沉浸式音乐互动体验。

诚邀业界嘉宾齐聚北京音乐产业园,共赏顶级音响,共商行业未来,共谱产业华章。

6a8b8c3f95cc4cc7a3df234d8e1a5c0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北京音乐产业园于202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约53.2万平方米,地处首都核心区与副中心连接廊道,园区北侧与地铁7号线黑庄户站接驳,交通便利。北京音乐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全产业链音乐专业园区,建设顶级音乐制作中心、沉浸式音乐体验中心、原创音乐基地。

“高山流水觅知音”,北京音乐产业园正在成为专业人士的创作乐土、爱乐者的悠游地带、全民音乐生活乐享空间,有力地助推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交通指南
️ 停车导航:北京音乐产业园
公共出行:
地铁7号线黑庄户站(D口)
公交397路黑庄户站

f5ada5958aaa4e53a8812fb2f0dbb68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imis115 2024-5-20 13:36
李小沛的录音听过不少,总的来说技术上可以以了,至于美谈不上,这跟个人的修养有关,此外在录音通透性上还是差点
引用 客家人BL 2024-5-20 15:09
jimis115 发表于 2024-5-20 13:36
李小沛的录音听过不少,总的来说技术上可以以了,至于美谈不上,这跟个人的修养有关,此外在录音通透性上还 ...

如果播放李小沛的作品“录音通透性上”有问题,首先是要检查自己的播放设备。
引用 leitong 2024-5-20 22:14
为什么国内人声录音 总是那么多齿音?是一种时尚吗?
引用 sunnygod 2024-5-21 00:20
应该问他的第一张全国录音金碟奖的碟子,能不能原版直刻重做而不是搞各种修饰。
引用 车欠 2024-5-21 10:17
垃圾发烧碟录得太多,就如楼上有位兄弟说的,这跟个人修养有关
引用 客家人BL 2024-5-21 10:31
leitong 发表于 2024-5-20 22:14
为什么国内人声录音 总是那么多齿音?是一种时尚吗?

齿音是一种很微弱的声波振动,正常听人说话是听不到的,加个MIC,细节是会被放大的,当把一个优秀的录音正确还原如果没有齿音,你不觉得修饰过头了?关键是你的回放系统是怎么表现这种细节,就是系统的微弱的声波振动和大的声波振动是不是成比例,你听声音关注到的不应该是齿音,它存在,但不要让它被关注到。回放系统齿音多,让你关注到了它的突兀,不是录音问题,是你的播放系统的问题。
引用 y-ch 2024-5-21 10:55
客家人BL 发表于 2024-5-21 10:31
齿音是一种很微弱的声波振动,正常听人说话是听不到的,加个MIC,细节是会被放大的,当把一个优秀的录音 ...

现在的国产人声录音齿音过多,我也有同感,就连姚璎格最近几年的录音也如此。齿音太多,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口吃的人说话,没有丝毫的美感。
引用 客家人BL 2024-5-21 11:00
y-ch 发表于 2024-5-21 10:55
现在的国产人声录音齿音过多,我也有同感,就连姚璎格最近几年的录音也如此。齿音太多,我第一时间就联想 ...

是你的系统问题,也有可能是你特别去关注齿音而产生一种误判,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不听到齿音而把声音还原优秀和宝贵的真实忘记了,然后认为糊、朦、慢是好听的声音。
引用 turnberry 2024-5-21 14:13
我个人认为他的录音在技术和艺术都比不上达人艺典的刘达
引用 chen2003 2024-5-21 21:25
的确 有不少碟子 处理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很多女高声,真人唱中气也是很足的,为了那些 “娇滴滴的活生感”,活生生的就给P成了 林妹妹
引用 y-ch 2024-5-21 23:32
客家人BL 发表于 2024-5-21 11:00
是你的系统问题,也有可能是你特别去关注齿音而产生一种误判,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不听到齿音而把声音还原 ...

你不知道我是什么系统,你怎么知道是系统问题?
引用 普兰 2024-5-22 06:01
本帖最后由 普兰 于 2024-5-22 06:23 编辑

喜欢小沛录音作品。个人感受:
1,自然、保真,多数专辑都达到遵循自然声音前提下的原汁原味。
2,注重按艺术规律,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音乐录音作品是现场真实加录音、混音师个人艺术修养的对象化,它是艺术再创作而不是简单记录。因此艺术创作就是去伪存真,根据音乐特点,对录音拾取的杂音、不足予以剔除、补偿、修正,使其符合生活理想化(真善美)的混音创作的结果。
4,拥有小沛许多民族音乐作品专辑,无论戏曲风格的声乐还是民族器乐作品都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又通过现代电声技术手段,达到HIFI发烧友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发烧境界如鼓动心弦。

李小沛(以民族音乐为主)和青年一代刘达等(以交响音乐为主)是世界顶尖录音师、混音师,他们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没有世界级录音师的时代,使中国音乐录音走向世界,甚至一些曲目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外国国家音乐教育教材名录,并且世界许多音乐名团也争相请他们来录音混音他们的演奏演出。他们是发烧友的福星。
引用 普兰 2024-5-22 07:03
本帖最后由 普兰 于 2024-5-22 07:53 编辑

顺便谈一下我对“气声”、“齿音”的理解。

1,声乐演唱,除声带发出的基音外,还有声音通过口腔产生的衍射产生的气流而发出的气声和齿音,它属于基音的谐波,无论歌剧、民族、流行唱法都是普遍存在的声音。但谐波声音较弱,中远距离人们听不到。现代录音为提高信噪比多采用近场拾音,有的流行演唱甚至话筒贴在嘴皮,谐波就会明显。
2,流行和民族唱法多采用近场拾音,歌剧多采用1米左右中场拾音,因此前者齿音、气声明显,后者则不明显。
3,声乐气声、齿音有贴近感,歌剧有距离感,各得其所。
4,有些演唱者声音晦暗,通过人工混音加入谐波处理,就会变得饱满明亮,这就是所谓激励,弥补了声音不足,处理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都在于‘度’。
5,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佟铁鑫来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本部慰问,没有乐队和伴奏带清唱,由于报告厅没有反听音箱,只能把鸿雁话题贴嘴皮唱,他们都是歌剧唱法,我调音,会场内是气声、齿音明显的效果。
引用 客家人BL 2024-5-22 09:22
y-ch 发表于 2024-5-21 23:32
你不知道我是什么系统,你怎么知道是系统问题?

“就连姚璎格最近几年的录音也如此。齿音太多,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口吃的人说话,没有丝毫的美感。”这是你原话,如果不是你的系统播放出来的效果,那么你也是赞同了这种说法的,而这个描述就是播放系统的问题。
引用 陌上归人 2024-5-22 11:16
鸡国整体就一巨大的草台班子,别期望能出啥鸡吧真大师。
引用 闲聊2018 2024-5-22 21:24
普兰 发表于 2024-5-22 06:01
喜欢小沛录音作品。个人感受:
1,自然、保真,多数专辑都达到遵循自然声音前提下的原汁原味。
2,注重按 ...

我对李大师的录音思路有怀疑的。

就是那一张毛阿敏的《天之大》专辑,明明毛的年龄上去,气息不足了。。。。为啥还要录的那么勉强呢?如果女声不能重现年轻时代个人最完美的音效追求,不如直接放弃尝试。何必让人感受到那种“徐娘半老”的窘迫。
引用 普兰 2024-5-23 10:25
闲聊2018 发表于 2024-5-22 21:24
我对李大师的录音思路有怀疑的。

就是那一张毛阿敏的《天之大》专辑,明明毛的年龄上去,气息不足了。 ...

我对毛阿敏的这专辑也不喜欢,本来个性鲜明的流行歌手,唱成歌剧,有点不伦不类。但一张唱片的录制有歌手、策划、投资者多种因素,录音师要根据投资人的要求操作。
引用 黄土 2024-5-23 11:39
很久以前手上有张唱片,叫柏林之声3,十几年前很稀奇的东西。。。。里面节选了一段炎黄第一鼓,用来试音很舒服,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后来知道这是李小沛的录音。。。景仰之情滔滔不绝。。。前两年展会在电梯里遇到。。。做了粉丝求合影。。。
引用 军旗 2024-5-23 11:48
黄土 发表于 2024-5-23 11:39
很久以前手上有张唱片,叫柏林之声3,十几年前很稀奇的东西。。。。里面节选了一段炎黄第一鼓,用来试音很 ...

非专业人士对专业人士的评价一般都容易片面,李小沛的碟有但数量应该只在个位数,“溢价”有点严重,都是炒作惹的祸!

查看全部评论(27)

关闭

活动推荐

禁止讨论任何政治相关内容
一经发现,永久封号,包括早期发帖。请大家尽快审查并删除,欢迎举报。

查看 »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 京ICP备09075138号-8 )

GMT+8, 2025-5-14 18:57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