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伴随着互联网浪潮汹涌而来,这些热词一股脑儿涌进家电传统制造商。霎时间,似乎不谈互联网思维的公司就被标签为out的公司,似乎不谈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产业就被定义为被时代抛弃的产业。 而事实上,中国家电业中有一个产业特别奇葩,5年做到了世界第一,10年完成了一个产品由奢侈品到必需品的转变,20年做出了近10个“世界首创”产品,用1个品牌的力量实现了一个产品的普及和一个产业的繁荣。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微波炉产业,以及践行“努力,让顾客感动”宗旨20多年的格兰仕。 错位的舶来品 90年代初,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和总裁梁昭贤到国外考察市场,他惊讶地发现,微波炉这么方便的东西在中国却没有,而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比较普及的产品。他认为,这么方便的东西国内消费者也应该享用。1992年,格兰仕毅然切入微波炉产业。 进入这个市场,格兰仕发现国内市场上也早已有进入者,譬如惠而浦等,但是这个市场依然没有普及起来。因为这个舶来品对于中国工薪阶层来说,是一个奢侈品。 “我们到东北市场调研,在一些已经购买微波炉的家里发现,微波炉和彩电一样,被人们用蕾丝面罩装饰了起来。”格兰仕微波炉的老业务告诉笔者,90年代,一个普遍家庭要花上几个月的工资才能消费得起一台微波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如何让顾客感动? “我们没有能力让消费者富裕起来,但是我们要竭尽全力让消费者的每一分钱更富有价值。”这是梁庆德先生曾经鞭策格兰仕微波炉经营团队的一句话。 为了制造出能让消费者买得起的微波炉,从硬件上,格兰仕从发达国家引入成熟技术和生产线。软件上,格兰仕改变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精细成本控制。格兰仕从轻纺产业开始就建立了扎实的外贸基础,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格兰仕微波炉出口的桥头堡市场。“欧洲市场是最为严苛、最为挑剔的,欧洲市场做好了,其他就没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变革,格兰仕让自己的微波炉价格具备了“跳水”的资本。 1996年8月、1997年10月、2000年6月、2000年10月,格兰仕通过四次典型的“价格革命”,格兰仕是用“欧洲品质,中国成本”征服了市场,让微波炉成为百姓家庭都可以轻松消费的日用品,格兰仕也因此成为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典范。 家电评论家张彦斌表示,中国没有哪一个产业像家电行业这样充分竞争,蓬勃发展。这不仅仅在于家电产业的实力,更在于一大批优秀家电实业家对中国消费需求的深刻洞察。互联网转型所谈及的“用户至上”概念,家电产业已经实践多年。 围绕用户需求转型升级 “努力,让顾客感动”在20年前看似很务虚的一句话,在20年后的今天,展现出了格兰仕的务实和远见。 对于消费者而言,好产品是最有价值、最让人感动的服务。为了做出更耐用、好用、易用的产品,格兰仕每年至少将年度销售额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强大的研发能力与自主创新精神保证了持续不断的技术输出,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升级。 作为行业领导品牌,格兰仕微波炉早已拥有100%的核心自我配套能力。从一根电线到元器件到核心部件,从结构设计到工艺创新到工序革新,磁控管、电线、电机、组建等,格兰仕微波炉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自有体系的响应。今年,格兰仕斥资30亿扩建的自动化微波炉新工厂投产,一台微波炉从零部件装配到成品下线装箱,所有制造流程都在空中完成。新工厂智慧的产业布局和自动化流水线,大幅提升了人均效率,实现了高效制造的输出。据格兰仕微波炉总装车间统计,新建工厂的单线人均效率比传统制造提升了62%。 “要让消费者的每一分钱花得富有价值。“格兰仕微波炉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格兰仕要求一切研发与消费者互联,每一个新品的开发从蓝图开始就贴近消费者,促进消费升级是创新研发的前提,所有的创新都要求能转化为消费需求。据透露,节能化、智能化、家居化是格兰仕微波炉当前创新研发的主力方向。 格兰仕还是国内率先建立国际一流微波炉研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的企业,建立了中国首家微波炉美食烹饪实验室。近年来,格兰仕在不断推出引领行业趋势的节能、智能微波炉新品的同时,持续开发微波烹饪功能,积极推动专业微波器皿的研制和方便微波美食的开发,全面提升微波炉的便捷功能及实用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 京ICP备09075138号-8 )
GMT+8, 2025-5-3 10:57